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專做風能方面的產品!
請幫我搜集有關秦淮河的詩句,像“煙籠寒水月籠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”這樣的?
登金陵鳳凰臺(李 白)
登金陵鳳凰臺
鳳凰臺上鳳凰游,鳳去臺空江自流。
吳宮花草埋幽徑,晉代衣冠成古丘。
三山半落青天外,二水中分白鷺洲。
總為浮云能蔽日,長安不見使人愁。
長干行(李白)
長 干 行
妾發初覆額,折花門前劇。
郎騎竹馬來,繞床弄青梅。
同居長干里,兩小無嫌猜。
十四為君婦,羞顏未嘗開。
低頭向暗壁,千喚不一回。
十五始展眉,愿同塵與灰。
常存抱柱信,豈上望夫臺。
十六君遠行,瞿塘滟滪堆。
五月不可觸,猿聲天上哀。
門前遲行跡,一一生綠苔。
苔深不能掃,落葉秋風早。
八月蝴蝶來;雙飛西園草。
感此傷妾心,坐愁紅顏老。
早晚下三巴,預將書報家。
相迎不道遠,直至長風沙。
石頭城(劉禹錫)
石 頭 城
山圍故國周遭在,潮打空城寂寞回。
淮水東邊舊時月,夜深還過女墻來。
烏衣巷(劉禹錫)
烏 衣 巷
朱雀橋邊野草花,烏衣巷口夕陽斜。
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。
金陵五題·臺城
臺城六代競豪華,結綺臨春事最奢。
萬戶千門成野草,只緣一曲后庭花。
金陵五題·江令宅
南朝詞臣北朝客,歸來唯見秦淮碧。
池臺竹樹三畝馀,至今人道江家宅。
金陵五題·生公講堂
生公說法鬼神聽,身后空堂夜不扃。
高坐寂寥塵漠漠,一方明月可中庭。
泊秦淮(杜 牧)
泊 秦 淮
煙籠寒水月籠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
商女不知亡國恨,隔江猶唱后庭花。
賞心亭(張 耒)
賞 心 亭
楫迎桃葉家何處,槳送莫愁人已非。
獨立東風今古恨,春江無語又斜暉。
鳳凰臺次李太白韻
鳳凰臺次李太白韻
高臺不見鳳凰游,浩浩長江入海流。
舞罷青娥同去國,戰殘白骨尚盈丘。
風搖落日催行棹,湖擁新沙換故洲。
結綺臨春無處覓,年年荒草向人愁。
郭祥正,字功父,北宋,時人稱其詩頗似李白。南京是六朝故都,李白在《登金陵鳳凰臺》詩中用吳國、晉朝之典,而郭祥正用南北朝陳朝亡國之典,頗有現實意義。
登賞心亭(陸 游)
登 賞 心 亭
蜀棧秦關歲月遒,今年乘興卻東游。
全家穩下黃牛峽,半醉來尋白鷺洲。
黯黯江云瓜步雨,蕭蕭木葉石城秋。
孤臣老抱憂時意,欲請遷都涕已流。
陸游(1125~1210),南宋大詩人。字務觀,號放翁,山陰(今浙江紹興)人。生當北宋滅亡之 際,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熏陶。紹興中應禮部試,為秦檜所黜。孝宗即位,賜進士出身,曾任鎮江隆興通判。乾道六年(1170)入蜀,任夔州通判。乾道八 年,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,投身軍旅生活。后官至寶章閣待制。
賞心亭再題(范成大)
賞心亭再題
天險東南重,兵雄百二尊。
拂云千雉繞,截水萬崖奔。
赤日吳波動,蒼煙楚樹昏。
向無形勝地,何以控乾坤。
范成大,字致能,平江吳郡(今江蘇蘇州)人人。他晚年居住在蘇州石湖別墅之地,自號石湖居士,人稱范石湖。他一生創作詩歌數量很多,現還留存于世的有一千九百多首。他對詩歌的藝術追求也很執著,總體風格呈清新自然,而且富于變化。
入朝曲(謝 眺)
入 朝 曲
江南佳麗地,金陵帝王洲。
逶迤帶綠水,迢遞起朱樓。
飛甍夾馳道,垂楊蔭御溝。
凝笳翼高蓋,疊鼓送華舟。
獻納云臺表,功名良可收。
長干曲四首(崔顥)
其 一
君家何處住?妾住在橫塘。
停船暫借問,或恐是同鄉。
其 二
家臨九江水,來去九江側。
同是長干人,自小不相識。
其 三
下渚多風浪,蓮舟漸覺稀。
那能不相待?獨自逆潮歸。
其 四
三江潮水急,五湖風浪涌。
由來花性輕,莫畏蓮舟重。
登鳳凰臺(楊萬里)
登 鳳 凰 臺
千年百尺鳳凰臺,送盡潮回鳳不回。
白鷺北頭江草合,烏衣西面杏花開。
龍蟠虎踞山川在,古往今來鼓角哀。
只有謫仙留句處,春風掌管拂蛛煤。
游賞心亭(王 圭)
游 賞 心 亭
六朝遺跡此空存,城壓滄波到海門。
萬里江山來醉眼,九秋天地入吟魂。
于今玉樹悲歌起,當日黃旗王氣昏。
人事不同風物在,悵然猶得對芳樽。
此詩意境蒼涼,寓意隱曲,描寫了詩人登賞心亭所見,內心感慨,同時對前代歷史教訓的深深思索。
作者王圭的資料一時沒有查到,哪位朋友若是清楚,請幫助補充。
金陵晚眺(傅若金)
金 陵 晚 眺
金陵古形勝,晚望思迢遙。
白日余孤塔,青山見六朝。
燕迷花底巷,鴉散柳陰橋。
城下秦淮水,平平自落潮。
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(高啟)
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
大江來從萬山中,山勢盡與江流東。
鐘山如龍獨西上,欲破巨浪乘長風。
江山相雄不相讓,形勝爭夸天下壯。
秦皇空此瘞黃金,佳氣蔥蔥至今王。
我懷郁塞何由開,酒酣走上城南臺;
坐覺蒼茫萬古意,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!
石頭城下濤聲怒,武騎千群誰敢渡?
黃旗入洛竟何祥,鐵鎖橫江未為固。
前三國,后六朝,草生官闕何蕭蕭。
英雄乘時務割據,幾度戰血流寒潮。
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,禍亂初平事休息。
從今四海永為家,不用長江限南北。
雨 花 臺
雨 花 臺
雨花臺上無花雨,此日登臨踏古苔。
清梵不聞重說法,亂山依舊對銜懷。
六朝蔓草天邊去,萬里長江席下來。
回首長干笳鼓動,城南燈火映樓臺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桃葉渡(朱孟震)
桃 葉 渡
桃葉渡前芳草迷,綠槐高柳暗東西。
停舟日暮行人盡,流水一灣鶯亂啼。
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:
秣陵竹枝詞(文震亨)
秣陵竹枝詞
秦淮冬盡不堪觀,桃葉官船擱淺灘。
一夜渡頭春水到,家家重漆赤欄桿。
登報恩寺塔絕頂(黃之雋)
登報恩寺塔絕頂
到眼無埃蓋,蒼茫入素秋。
萬家斜照外,千古大江流。
金碧翔霄表,虬龍壓石頭。
長安稱雁塔,此亦舊皇州。
長干里(鄭燮)
長 干 里
墻里開花墻外見,籬門半覆垂楊線。
門外春流一派清,青山立在門當面。
老子栽花百種多,清晨擔賣下前坡。
三間古屋無兒女,換得鮮魚供阿婆。
繅絲織繡家家事,金鳳銀龍供天子。
花樣新添一絲云,舊機不用西湖水。
機上男兒百巧民,單衫布褐不遮身。
中原百歲無爭戰,免荷干戈敢怨貧。
桃葉渡(吳敬梓)
桃 葉 渡
花霏白板橋,昔人送歸妾。
水照傾城面,柳舒含笑靨。
邀笛久沉埋,麾扇空浩劫。
世間重美人,古渡存桃葉。
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:
吳敬梓(1701-1754),字敏軒,號粒民,安徽全椒人。因家有“文木山房”,所以晚年自稱“文木老人”,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,故又稱“秦淮寓客”。
游秦淮(秦大士)
游 秦 淮
金粉飄零野草新,女墻日夜枕寒津。
興亡莫漫悲前事,淮水而今尚姓秦。
秦大士(1715-1777年),字魯一,澗泉,是乾隆十七年南京兩名狀元中的一個(另一位黃思永)。秦澗泉自幼聰明,lO歲時即能寫出八股文,少年時書學歐陽詢、柳公權,即小有名氣。他一向淡泊名利,致力于學,官至侍讀學士,景山官學總裁,書稱其“名儒碩德,望重一時”,乾隆二十八年,秦澗泉退休在家,于長樂路故居的后花園種植柏、梓、桐、椐四木,取意“百子同居”,世代書香相承。
已亥雜詩(龔自珍)
已 亥 雜 詩
六朝古黛夢中衡,無福秦淮放棹行。
想見鐘山兩才子,詞鋒落月互縱橫。